湖北日报讯(记者 刘畅 实习生 王倩怡)全球极度濒危的蓝头潜鸭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短短11年间,武汉观测到的蓝头潜鸭总数已从零增长到占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位居全国特大城市之首。蓝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类中的大熊猫”。 20世纪后期,由于栖息地丧失、水生环境退化等因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给蓝头潜鸭营造一个更安全的家园,武汉市在全区范围内实施水生态管理,细化区级保护级别,建立栖息地恢复点。 2024年,它尝试在武汉首次在包坡湖虾塘搭建人工筑巢平台,并成功捕杀第一批小鸭,打破了“成活率低”的困境。10月18日,武汉市主要地区9月份鸟类监测报告发布。仅9月份,就有6个地区记录到蓝头潜鸭,最多达86只。9月份,武汉共记录野生鸟类243种,比上月增加5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 除蓝头潜鸭外,还有黑鹳和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棉尾雀、小杜鹃、白杜鹃、琵鹭、水雉、白腰鹬、宽孔鹬、半蹼鹬、雕鸮、斑头鸮、领鸮、红角鸮等39种 猫头鹰、雕鸮、鱼鹰、黑翅鸫、蓝龟红喉鸣禽等。当月,武汉志愿者共救助野生鸟类36种182只。栖息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雕鸮、红角鸮、白胸翡翠、红隼、燕隼、蓝喉鸣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