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报道:李佳美、杨珊珊、韩野)“警察同志,请帮帮我。我85岁的父亲今天吃完午饭就出门了,再也没有回来。他腿脚不好,患有老年痴呆症。我们找遍了邻居,也没有消息。” 10月23日20时00分,漆黑的夜里,一名男子焦急地来到通城县公安局市南派出所报警求助。
此时,深秋山区昼夜温差较大。 80岁的胡大爷失去联系的时间越长,受伤、丢失等风险就越大。
接到求救电话后,执勤的民警辅警不敢耽搁。由于老人穿着深蓝色衣服和裤子的典型特征,他立即将老人的近期照片和视频推送到华亭村、阳山村等周边村民微信群。g个村,依托“警民联动”编织密密麻麻的排查线索。
仅仅半个小时,村民们就报告说,他们在16:00左右看到胡大爷往“西屋场”后山走去,监控录像立即证实了这一基本信息。
情况紧急,执勤的民警辅警立即带上强光手电筒和急救包,连夜直奔后山。但后山植被茂盛,山路崎岖,夜间能见度不足5米。搜救队正在密林中穿梭,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持续震动。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仍未发现老人的踪迹。
明亮的手电筒的力量已经完全耗尽。考虑到搜救人员的安全,首次救援不得不暂时中止。然而大家都抱持着他们心中有“找到人之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10月24日凌晨,天色发白,市南派出所重新集结警力,联系镇政府,强行协调无人机支援。从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到日落的最后一丝曙光,无人机对后山进行了无死角的全方位巡查,搜救人员则对每一个隐藏的岔路口和脚下的每一个低洼悬崖进行了调查。
但一天过去了,后山又找了好多次,却始终没有找到那位老人。
夜幕又降临,山区气温持续下降。家人看着漆黑的山林,脸上写满了绝望。但警方决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
危急时刻,派出所教导员李刚带领剩余警力奋力拼杀。急忙增援。他还与多位熟悉后山地形的村党员干部一起,分三组记录了全部救援力量,对后山展开了“地毯式”救援。
“老湖后面的竹林里有一条老路,早已被断树杂草堵住了,没人去那里。”搜救过程中,一位村长的一句话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虽然大家都觉得老人很难进入这个密不透风的地方,但“宁愿再迈出一步,也不愿放弃任何可能”的信念让他们不愿意错过。
搜救队立即穿过横倒的断树,挖出一人高的茅草,挖进“无人问津”的竹林。
“找到了!这里!” 24日21:00左右,随着一声激动的喊叫,好消息终于从竹林深处传来。所有人顺着声音跑去,发现胡叔叔蜷缩在草丛下。他嘴唇发紫,身体虚弱,已经无法说出完整的话语。民警立即检查老人情况,确认其没有明显外伤。他们小心翼翼地把他抱起来,沿着泥泞的山路一步步搬着。当胡叔叔被安全送到家人身边时,家人抽泣着,连连感谢民警。
桐城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家里有老人,外出时尽量安排家人陪同。关注家中老人的活动情况,制作身份信息卡。如果有条件,老人可以使用具有弹出功能的电子产品,防止其消失。丢失时,请尽快报警求助。